南明康视中西医结合医院(官方网站)
2025-08-22 本站编辑 本站原创 次
夏季肠胃健康指南
中西医结合防治
腹泻高发问题
夏季肠胃健康问题
夏季的酷热逐渐退去,但随着正式出伏,天气开始转凉,夏末的温差变化却容易让人体感到不适,尤其是肠胃问题更为常见。为什么夏季肠胃问题多发?
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食物保质期显著缩短,湿热条件更利于细菌繁殖。生菜、黄瓜等蔬菜易携带泥土中的细菌,鱼虾贝类可能存在寄生虫污染,而豆制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变质。
室内外温差过大、空气干燥、久坐不动等因素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。夏季过度食用冷饮、辛辣食物以及不规律饮食,也会给肠胃带来负担,导致脾胃虚弱。
01
·夏季常见的肠道疾病·
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(如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)、病毒性(如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)以及寄生虫感染(如阿米巴原虫)。
这些疾病绝大多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,患者可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腹痛、腹胀、腹泻等,可同时伴有发热、乏力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等。
严重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、低血压休克、急性肾功能不全等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危及生命。
02
·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·
西药治疗:根据病情严重程度,可采用解痉药(如匹维溴铵)、止泻药(如蒙脱石散)、益生菌制剂(如双歧杆菌、乳杆菌)等进行治疗。
对于严重细菌感染,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
中医辨证论治:中医认为夏季湿气重,容易困脾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。
对于暴泻,中医多采用解表散寒、清热利湿的方法;对于久泻,则注重健脾益气、温肾固涩。
常用中药包括健脾祛湿的薏苡仁、茯苓、白术,消食化积的山楂、麦芽,以及温胃散寒的干姜、桂枝等。
03
·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干·
饮食调理: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的食物,尤其是不耐受的食物。如富含FODMAPs(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)的食物、高脂肪、辛辣、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、寒凉食物等。
推荐食用山药、红枣、薏米、莲子等健脾益胃的食材,适合煮粥或炖汤食用。烹饪方式以蒸、炖等清淡做法为宜。
生活方式调整:注意休息,充足睡眠,减少烟酒摄入。注意保暖,避免腹部受寒。
适量运动如散步、瑜伽可以促进肠胃蠕动,提高消化能力。保持心情愉悦,因为情绪紧张或焦虑会影响脾胃功能。
04
儿童防护:儿童好动易出汗,需定时补水,避免正午高温时段户外活动。婴幼儿肠胃功能发育不成熟,肠道菌群未充分建立,是肠胃疾病高发的主因。
合理补充益生菌,维持肠道菌群平衡,是预防和解决孩子肠道问题的好方法。
老年人防护:老年人免疫力较弱,应坚持低盐低糖饮食,坚持适度散步、打太极等温和运动,定期补水防脱水。老年人对缺水感知迟钝,腹泻后需格外注意补水。
上班族防护:长期久坐空调房,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减少咖啡和冰饮摄入,定时起身活动。
05
·预防为主,科学应对·
食品安全是预防关键:牢记WHO食品安全五大要点:保持清洁、生熟分开、彻底做熟、安全温度、使用安全和原材料。
制作凉拌菜时需充分清洗食材,肉类应彻底煮熟,剩余菜品需在2小时内冷藏,冰箱储存不超过48小时。
及时就医识别:普通腹泻症状轻微,仅有轻微腹痛腹胀,无发热呕吐,1-3天可自愈。
感染性腹泻则伴随剧烈腹痛、高热及全身不适,多由诺如病毒、沙门氏菌等引起,严重时需及时就医。
如果出现腹泻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痛或脱水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。儿童、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出现腹泻应及时就医。
一旦出现腹泻、呕吐,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。家人出现腹泻症状时要注意做好饮食隔离与餐具消毒,尤其要做好患者粪便、呕吐物的消毒处理,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。
高温季健康防护没有捷径,关键在养成良好习惯。饮食上注意卫生、适度进食,生活中规律作息、科学防护,出现不适及时就医,才能有效规避健康风险,平安度过湿热季节。
客户服务热线
18985599845
联系我们